常常見別人泡茶,先把壺用熱水燙一下,然后再把茶放入壺中。一方面表示這把壺是干凈了,二方面表示把茶放入這樣熱騰騰的壺中,茶香一定被烘托得更精彩。
有的還把這樣用熱水燙過的壺在空中搖晃幾下,等壺干了才放茶葉。這樣做,往往是要用來欣賞壺里干茶的香氣。其實,茶的香氣可以從壺里未泡的茶葉聞到,可以從放入壺內前的干茶聞到,可以從泡出茶湯后在杯面欣賞到(即湯面香),可以從喝茶湯時在口腔內透過后鼻腔欣賞到(即溶入茶湯的香氣),可以在喝完茶湯后從濕潤的杯壁上享受到(即杯底香)。
泡出茶湯后的香氣是比較完整的,聞干茶的香氣只是對茶做預備性的認知。所以,如果不是特意要欣賞壺里千茶的香氣,溫壺是可以省略的。但如果這泡茶需要特高的水溫沖泡,將壺溫熱一下可以減少被冷壺吸掉的水溫(最少5℃)。
相反地,如果這泡茶不需要那么高的水溫,也可以利用不溫壺來降低最少5℃的水溫。
如果剛剛用冷水清洗過茶壺、茶盅、茶杯等,還來不及烘干,用熱水逐一燙過,可以減少水中殘留的微生物。這點在供水衛生條件不好或是疾病正在流行的地方顯得特別重要。
溫盅、燙杯,與溫壺的動作一樣,都是先倒入一些熱水把壺、盅、杯燙熱,再將溫壺、溫盅、燙杯的水倒掉。
溫盅、燙杯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茶盅茶杯吸掉了茶湯的熱度,讓品茗者喝到茶湯時還有足夠的熱度。這在寒冷的氣候,或是從泡好茶到送達客人需要一些時間的場合較為需要。
若沒有維持茶湯溫度的必要,溫盅與燙杯也是可以省略的。
尤其在茶湯送到客人面前時還顯得太燙的時候,正可讓茶盅與茶杯吸掉一些熱度。太燙的茶湯對口腔黏膜是不利的,味覺的敏感度也會削弱。適當的湯溫因人而異,不燙嘴才是適當的溫度,太燙時遲一點再喝,適當溫度時快品,都是正確的飲茶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