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莫斯科兩天的采訪,讓重走萬里茶道采訪團弄清了一個重要事實:在萬里茶道上,莫斯科不僅是中俄茶葉貿易的重要抵達城市和茶葉消費城市,還是眾多茶葉貿易巨頭的總部。它以總部經濟和金融中心的模式,操控全局,是掌控整個俄羅斯茶葉貿易的“首都”。
采訪團走訪了莫斯科5處萬里茶道遺址,對莫斯科在萬里茶道上的角色有了新認識。
坐鎮莫斯科 操控茶葉帝國
在莫斯科下斯洛梅特里街,3層和5層的兩棟黃色古典樓房緊挨在一起,這就是19世紀莫斯科最大的茶葉分包廠亞歷克斯亞歷山大合伙公司的廠房。19世紀下半葉,來自中國各個地方的茶葉,在這里分類包裝,定價批發。
這種經營模式,也恰恰是莫斯科掌控萬里茶道運輸、貿易全局的模式。
俄羅斯學者、全俄茶葉貿易史專家伊萬·索科諾夫介紹說,茶葉分包廠的主人亞歷克斯·古普金,來自西伯利亞小城昆布爾。昆布爾雖然現在籍籍無名,在萬里茶道時代卻是非常大的茶葉貿易集市,其基本貿易方式是以毛皮換茶葉,以貨易貨。昆布爾畜牧業發達,充塞了毛皮大戶。古普金就是其中一位。
古普金發家后,把茶葉生意主體搬到了莫斯科。經營方式也變了,不再以貨易貨,而是以雄厚的實力和資本坐鎮莫斯科,操縱在東方的毛皮茶葉交易。他在擁有茶葉交易市場的各地,比如像恰克圖這樣與中國靠近或關系密切的市鎮,設立分支機構,在當地雇傭買辦,收購中國茶葉,然后再分類、分包、打上商標,銷往莫斯科、圣彼得堡及歐洲其他國家。這樣,古普金坐在莫斯科,就可操控他的“茶葉帝國”。
索科諾夫說,19世紀,莫斯科集中了像古普金這樣俄羅斯排名前十的大茶商。他們中許多人和古普金一樣,在西伯利亞通過以貨易貨做茶葉生意,發了家之后搬到莫斯科,成為在紅紅火火的茶葉交易、運輸幕后更大的茶葉生意莊家。
巴公房子主人是莫斯科茶商的供貨商
9月28日,索科諾夫帶我們去看那座19世紀下半葉莫斯科最大的茶葉分包廠、古普金的生產場地時,向我們透露—古普金稱雄全俄50余年。武漢的著名茶商巴諾夫,沙皇的親戚、巴公房子的主人,正是古普金下面、位于遠東的一個供貨商。巴諾夫的漢口新泰茶葉,大部分都轉運到了莫斯科,生產成雙錨牌,這是當時俄羅斯和歐洲最著名的茶葉品牌之一。
據俄羅斯國家旅游學會主席團成員弗拉基米爾·諾維科夫教授提供的數據,在莫斯科本地,1840年有46家正規茶葉商行;1846年,莫斯科一年的茶葉消費量,達到820噸。
在莫斯科市中心,記者還走訪了猶太茶商維索斯基的兩層豪華別墅,是維索斯基住房中的一處。維索斯基屬于莫斯科茶商中的新生代,其暴富途徑與前輩不同,是他把茶葉從貴如黃金的奇珍變成了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的大眾飲品。維索斯基的經營策略,是大量進貨,賣“所有人買得起的茶葉”。
索科諾夫說:“從17世紀開始,俄羅斯的茶葉貿易基本形成,產生了莫斯科十幾個大茶商。其中最大的,做到了上千萬盧布的年貿易量。上千萬盧布是個什么概念?當時建一戶一院,在院子里建一棟房子,只要3個盧布?!?/p>
“全國的茶葉運輸和貿易,都以莫斯科為資本中心運轉,莫斯科逐漸成為全國茶葉貿易的金融中心?!彼骺浦Z夫說。